我們的大腦有哪些不同的部分? 人腦是我們身體中最複雜的器官之一。 它由不同的部分或結構組成,這些部分或結構執行不同的功能,並使用數千個連接將大腦與身體的其他部分連接起來一起工作。 下面,我們將為您介紹大腦的結構、不同部分以及每個部分的工作原理。
大腦的各個部分 - 大腦解剖學
進行練習來評估您的大腦
刺激多個大腦區域
幫助強化大腦結構中使用的主要認知技能。 試一試!
大腦結構
中樞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組成。
- 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中心部分,受到技能的封閉和保護。
- 脊髓是一條長而白色的繩索,位於椎管內,將大腦與身體的其他部分連接起來。 它充當大腦和身體之間的息高速公路,將大腦提供的所有信息傳輸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因此,腦髓和大腦不是同一個東西。 為了能夠很好地區分它們,我們必須了解中樞神經系統系統發育的劃分。 從廣義上講,人腦在發育過程中分為三個“大腦”:菱腦、中腦和前腦。
後腦:它是脊椎動物中最古老且進化最少的結構。 後腦的結構和組織是最簡單的。 它負責調節我們生存所需的基本功能,並控制我們的運動能力。 這些結構的損傷可能導致嚴重殘疾或死亡。 後腦位於脊髓的上部,由不同的結構組成:
- 延髓:有助於控制我們的自主功能,如呼吸、血壓、心率、消化等。
- 環形隆起或腦橋這是位於延髓和中腦之間的腦基底部的部分。 它將脊髓和延髓連接到大腦皮層和/或小腦半球的上部結構。 它用於控制大腦的自動功能,在清醒狀態水平以及意識和睡眠調節中具有重要作用。
- 小腦:它位於大腦下方,是大腦的第二大結構。 身體從大腦中不同的感覺和運動通路接收到的所有信息都被整合到小腦中,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運動。 它還有助於控制姿勢和平衡,並使人們能夠學習如何移動、行走、騎自行車……這種結構的損壞通常會導致運動和協調問題以及控制姿勢的問題,甚至一些在高級認知過程中的功能障礙。
中腦:它是連接後腦和前腦的結構,驅動運動和感覺衝動。 它的正常運作是意識體驗的先決條件。 大腦這一部分的損傷會導致一些運動問題,如顫抖、僵硬、奇怪的運動等。
前腦:它是大腦中最發達的結構,並且具有最複雜的組織。 它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
- 間腦:位於大腦內部。 它由丘腦和下丘腦等重要結構組成。
- 丘腦:它類似於大腦的轉發站:它傳輸大部分感知的感覺信息(聽覺、視覺和触覺) ,並允許它們在大腦的其他部分進行處理。
- 下丘腦:它是位於大腦底部中心區域的一個腺體,可以調節情緒和許多其他身體功能(如食慾、口渴,睡覺。)
- 大腦細胞: 它覆蓋了整個大腦皮層(灰質的細層,在凹槽和褶皺中起皺)、海馬體和基底神經節。
大腦解剖和功能
在這個領域,我們仔細研究大腦的解剖結構和每個結構的功能
基底神經節:一組皮層下神經元結構,負責啟動和整合運動。 它們從大腦皮層和大腦底部接收信息,對其進行處理,並將其投射到皮質、髓質和腦底,來實現協調運動。 這組神經元結構與小腦一起協調精細運動技能。 它由以下幾個結構組成:
- 尾狀核,它是一個“C”形核,暗示著自主運動控制,儘管它也暗示著學習和記憶過程。
- 殼核
- 蒼白球
- 杏仁核,在情緒尤其是恐懼中起著重要的關鍵作用。 杏仁核有助於存儲和分類記憶和情緒。
海馬体:皮質下的一個小海馬狀結構,在記憶的形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分類記憶還是長期記憶中。
大腦皮層:一層薄薄的灰質,在自身周圍形成凹槽,形成一種稱為卷積的突起,使大腦呈現出特有的皺紋外觀。 迴旋區由凹槽或腦溝界定,特別深的迴旋區稱為裂隙。 皮質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它們被半球間裂分開,並由稱為胼胝體的結構連接起來,允許兩個半球之間的信息傳遞。 每個半球控制身體的一側,但這種控制是相反的:左半球控制右側,右半球控制左側。 這種現象稱為大腦偏側化。
每個半球分為4 個腦葉:這些腦葉由4 個大腦溝界定(中央溝或羅蘭溝、外側溝或西爾維奧溝、頂枕溝和單一溝):
- 額葉:皮質中最大的葉。 它位於大腦前面,額頭正後方。 它從前溝延伸到中央溝。 是大腦的控制中心。 額葉參與計劃、推理、解決問題、判斷和衝動控制,以及情緒調節,如同理心、慷慨和行為控制。 它與執行功能相關(Miller,2000;Miller & Cohen,2001)。
- 顳葉:它通過外側溝和枕葉邊界與額葉和頂葉分開。 它用於聽覺和語言處理,也用於記憶功能和管理情緒。
- 頂葉:位於中央溝和頂枕溝之間。 大腦的這一部分有助於處理疼痛和触覺。 它還涉及認知。
- 枕葉:它由頂葉和顳葉的後界界定。 它涉及視覺感覺和處理。能處理並解釋我們所看到的一切。 枕葉分析形狀、顏色和運動等方面,解釋視覺圖像並做出結論。
- 一些作者也談到第五葉,邊緣葉:邊緣系統由各種結構組成,其中包括杏仁核、丘腦、下丘腦、海馬體、胼胝體和其他一些區域。 邊緣系統管理對情緒刺激的生理反應。 它與記憶、注意力、情緒、本能、個性和行為有關。
參考文獻
Squire, L.R. (1992) Memory and the hippocampus: a synthesis from findings with rats, monkeys and humans. Psychol Rev, 99, pp.195-231.
Miller, E. K. (2000). The prefrontal cortex and cognitive control. Nat Rev Neurosci, 1 (1), 59-65.
Miller, E. K. y Cohen, J. D. (2001).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prefrontal cortex function. Annu Rev Neurosci, 24, 167-202.
Kosslyn, S.M. (1994) Image and brain: the resolution of the imagery debat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